在山东省的淄博市,有一位年轻女孩的日常生活引发了众人的好奇与关注。她出生于1998年,已经走过了25个春秋。这位女孩在过去五年中几乎没有使用过一次卫生巾,每次上厕所也从未用过一次纸巾,却选择了饲养300条蚯蚓作为她的生活必需品。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小区的垃圾区,有时俯下身子仔细翻找废纸箱,因而常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捡破烂的陌生人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她在这段时间内所产生的固体垃圾仅仅可以装满两个奶粉罐,而与此同时,中国女性的平均垃圾产生量竟高达她的437倍。
在她的居住环境中,300条蚯蚓正辛勤地忙于分解果皮,旁边的玻璃罐里则浸泡着经过61次清洗的可重复使用的卫生巾。虽然她二十多岁,正是追求时尚的年纪,却从来没有购买过任何一件新衣服,更未曾尝试过点外卖,甚至餐巾纸也被她淘汰,而是选择用可清洗的手帕来替代。一切的选择源于她对一次性产品的强烈反感。这种生活方式的背后也引发了不少人的疑问,她为何要选择如此极简的生活?
这个女孩名叫苏一格,她的极简生活理念可以追溯到她五岁那年。那时,她父母的月收入仅有800元,母亲用废旧布料自制书包,从而节省开支,父亲则把报废的汽车零件改造成台灯,节省了更多的钱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,节俭的生活方式早已扎根于她的心中。在她看来,省钱不仅关乎个人利益,更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。因此,她不惜投入精力去养殖三百条蚯蚓,目的就是为了分解家庭垃圾,让这些废物变得有用。
展开剩余68%14岁时,苏一格在生物课上学习到蚯蚓的生物特性后,受到深深的启发。她了解到蚯蚓在被切断后能够再生,这让她萌生了用蚯蚓分解厨余垃圾的想法。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,这个设想终于在现实中实现。根据青岛环保局的备案信息显示,这300条太平二号蚯蚓每年能为她处理多达50公斤的厨余垃圾,真正体现了生态循环的智慧。
在消费方面,苏一格的支付宝年度账单显示,她一整年的花费仅为4376元,其中大约68%的开支用于购买二手衣物。她从留学归国时带回的行李中,甚至还引发了检疫警报,源自她所携带的五个月使用的生理杯。另外,她在自家的卫生间安装了高压喷洗设备,这一举措使得她在五年内节省下超过18000张厕纸。如果不是因为她在环保方面的坚持与成就,她被选为环保大使的可能性无疑是巨大的。
然而,在2021年冬天,苏一格的一次小举动却引发了争议。当她拒绝使用塑料袋包裹散称核桃,坚持用手帕来替代时,导致收银的等待时间延长了整整7分钟,这让她遭到了部分消费者的网暴。面对这种攻击与误解,《中国环境报》的记者调查了她的银行流水,结果显示她在那个时期竟然把当月收入的70%捐赠给了中华环保基金会,她的真实内心与价值观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深处。
不仅如此,苏一格还在连续三年中在小学开展义务环保教育课,她教孩子们用废旧牛仔裤制作笔袋,用创意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。孩子们挥舞着用酸奶盒改造成的花盆,兴奋地喊着:“我们班已经有200天没有扔过塑料瓶!”
留学经历使苏一格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环保信念。多伦多大学的图书馆借阅记录显示,她多次借阅《寂静的春天》这本书,并在书页边缘写满了“中国解决方案”的注释。根据2020年的防疫登记表,她曾步行两公里,为隔离的老人送去亲手制作的堆肥。
如今,走进苏一格的住所,映入眼帘的有冰箱上贴着中英文对照的《零废弃公约》,阳台上则连接着雨水收集系统的蚯蚓箱。当外界质疑她是在作秀时,她打开衣柜,展示了那件穿了八年的牛仔外套,磨损的袖口恰恰证明了她生活中的坚守与坚定。这样的生活方式,正反映出她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执着追求。
发布于:天津市散户炒股怎样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